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临涣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陈文章:热心公益的“陈铁嘴”

  • 发表时间: 2019-11-05 09:04
  • 来源:淮北日报

      从事法律工作25年,陈文章用自己的专业为他人追求公平正义;他还是一名“公益人”,是许多人眼中的“和事佬”,为化解邻里矛盾、调解社会纠纷不停奔走。

      “喂,‘陈铁嘴’,快来,这里有夫妻俩又吵架了,你快来劝劝。”“好的,我马上就到。”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陈文章的生活里,了解到哪里需要帮忙,他都尽可能第一时间赶往援助。

      热爱法律,走入法律事业大门

      “做好事让我很开心。”陈文章用很朴素的一句话总结25年的公益之路。为什么要做公益,他道出在雷锋同志精神的影响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亲们做点有益的事情。

      1985年,陈文章成为一名乡镇民政助理员。因为热爱法律知识,后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法律专业的大学专科文凭。为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意志结合起来,他于1994年成为了一名法律工作者,从那时起他就想着要全心全意为基层的百姓服务,他开始投身法律援助,以此累积案例经验,叩响法律事业的大门。

      以人为本,站在群众角度解决问题

      在大家眼中,陈文章是个淳朴的人,在从事法律工作中,他用心为每一位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自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么多年来,他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经济困难的受援人提供法律咨询、民事代理等各项法律援助服务。

      陈文章每次代理案件都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陈文章说,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就是要为百姓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法律帮助,用最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很多受援人都是弱势一方,怎样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帮助,就是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我代理的案件能调解的就不开庭,我代理的案件很多都是以调解结局。”陈文章说道。

      比如,去年一位在南京六合区工地打工的临涣镇居民,在工作过程中,造成左脚半月带受伤,当事人找到陈文章代理法律诉讼,在开庭前半小时,陈文章仍对双方做思想工作进行调解,不用开庭打官司就解决了问题,同时帮助当事人获得应有的法律保护和赔偿。再如,一对70多岁老夫妻受援人,骑电动车赶集时,出车祸,造成老人脾被摘除,夫妻俩找到陈文章寻求法律援助,经过陈文章的调解,对方赔偿老人近7万元。

      热心公益,甘当百姓“和事佬”

      1994年,陈文章就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从2004年开始,他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上,成了百姓的“和事佬”。临涣镇有浓厚的茶馆文化,因此就依托茶馆建立了连心茶室,主要是为了调节群众的矛盾,2012年陈文章又成为临涣镇茶馆调解委会的一名调解员,但事无大小,只要群众有需要,陈文章都会立即出动,尽自己的可能伸出援助之手。每年调解各类纠纷几十起,调节成功率在85%以上,多年来调解的各类纠纷无一件反悔和不履行,因法律服务工作突出,老百姓称他为“陈铁嘴”,在临涣地区老百姓每遇到纠纷去找热心的“陈铁嘴”已达成共识。

      今年2、3月份,一村民雇佣别人挖机建新房,造成邻居家房子损坏而引发矛盾纠纷。双方找到陈文章调解,在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激动,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矛盾焦点摆上台面,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意见。

      “邻里乡亲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治标还得治本,大家以后才能和谐相处。”陈文章说。找准问题症结后,陈文章还向他们普及相关的法律常识,讲通道理,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和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方案,握手言和。

      相对于法律工作者,陈文章更认为自己是一名“公益人”。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做义务宣传,到临涣各大茶楼进行民俗文化宣讲。2018年他又成为了临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每年义务宣讲达100多场。党的十九大以来他经常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到村队、企业、学校等单位结合着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宣讲。

      通过他的宣讲,党的各项政策和新思想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通过他的调解,维护了邻里乡亲的和谐,法律和志愿服务这条路他已走了几十年,但他不觉疲倦,仍然砥砺前行。 (仲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