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濉溪陈龙翠:数年如一日做弟弟的眼睛

  • 发表时间: 2015-05-14 09:38
  • 来源:濉溪文明网

    在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提起陈龙翠这位82岁的老人,村民们都能说上几句赞扬她的话来。有的称她是好媳妇,有的称她是好婆婆,还有的称她是好嫂子,而她的婆弟刘夫光却称她是“好姐姐”。

    婆弟本该喊她嫂子,不了解原由的人们难免会纳闷地问怎么喊她“姐姐“了?刘夫光今年69岁,这事还得从69年前说起。

    1946年春季,青黄不接,贫困的老百姓在春荒中艰难的度日。为了保个活命,不至于饿死,父母就给13岁的陈龙翠张罗着找了个婆家,并由媒人送到种道口的老刘家当童养媳。当时,刘夫光才3个月大。

    老刘家并不富裕,靠着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嫁到婆婆家,陈龙翠在婆婆的严厉管教下,一边照看着幼小的婆弟,一边起早摸黑地学做些针线活和农活,帮着婆婆料理日常家务。

    在陈龙翠的照看下,刘夫光一天天长大,而他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姐姐”,这句“姐姐”也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报答。在刘夫光的记忆中,是姐姐背着他串门,给他洗衣、洗澡,给他做新鞋、缝补衣裳,即使是姐姐回娘家,他也要闹着去。就这样,亲情慢慢融入了他们的心里,本来是嫂子和婆弟关系的他俩却如同亲姐弟。

    在父母的惯养下,刘夫光没有学到一技之长,给人一种憨厚、懒惰印象的他一直没能结婚成家。

    刘夫光24岁那年,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婆婆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是刘夫光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当时陈龙翠向婆婆作了承诺:“他就是我的亲弟弟,有我在,我不会让他吃一点苦、受一点罪。”

    一诺千金。在这随后的40多年里,陈龙翠以实际行动兑现着对婆婆的承诺,诠释着人间的真情和大爱。

    2006年夏天,刘夫光患上了青光眼疾,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没有起到作用,慢慢地双目失明。从此,他行走不便,身上经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为此,他一连几天不出屋门,憋在家里不吃不喝,并有轻生的念头。细心的陈龙翠发现这一情况后,坐在他面前,拉着他是双手说:“眼瞎了怕啥?你姐我不是还在吗!从前家里穷,我能把你拉扯大,如今咱家日子过好了,是怕没有钱养你还是怕我没有时间侍候你,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让姐姐的脸往哪搁。”一句句真情在理的话,解开了刘夫光的心结,树立了他面对今后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刘夫光不喜欢吃南瓜菜,陈龙翠便时常为他单炒土豆丝。家里喂了几只鸳鸯鸭,面条打荷包蛋,陈龙翠要打就是3个,夫妻俩和他每人各一个。刘夫光患有高血压病,每天要吃好几种药,陈龙翠总是把各种药片拿好后送到他手上,调好不热不凉的开水给他吃药。听说吃辣椒对眼睛不好,这些年来陈龙翠的餐桌上、厨房里就再也看不到辣椒了。

    为使双目失明的刘夫光精神生活不寂寞,陈龙翠让小孙子给他买了台袖珍式数码收音机,下载了相声、大鼓、戏曲等节目供他欣赏。新建的村民健身活动广场,时常有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等一些休闲健身的村民,陈龙翠便领着他去感受气氛,和老少爷们啦呱解闷。

    一些亲友看到诺大年纪的陈龙翠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小叔子,便建议她说:“刘夫光双目失明多年,他已是五保户了,你不如把他送到敬老院照顾,自己也少一些劳累。”陈龙翠却说:“如今我还能照顾他,也是为了给政府减轻些负担,为大家做件好事。苦点累点,不算啥!”其实,陈龙翠是怕婆弟在敬老院里生活不习惯,因为在一块生活快70年了,她了解他,她知道他的生活习惯。

    近来,当你走进种道口庄,一位80多岁的妇女,拄着板凳,坚持学走路的老人就是陈龙翠。因患高血压,4个月前她晕倒在地,股骨头被摔断。手术出院后,她就忍着疼痛,坚持着康复锻炼。她说她是弟弟的眼睛,弟弟离不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