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基层创建 > 文明城市 > 正文

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 发表时间: 2014-07-03 09:14
  • 来源:濉溪新闻网


     

    北京时间622日下午1520分,从正在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喜讯,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我省共有两处遗产点,柳孜运河遗址与通济渠泗县段榜上有名,这是继我省黄山、西递和宏村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拥有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涉及8个省市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我省柳孜运河遗址与通济渠泗县段均是大运河中隋唐运河的两个重要遗产点,属于隋唐运河通济渠。柳孜运河遗址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入选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2014年入选“2013年度全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在大运河申遗这一领域,从地方到国家至少已经投入了100亿元的资金为申遗作努力。八年的努力与期待,我县柳孜运河遗址同样走过了漫漫的申遗之路。申遗八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特色运河名城”作为一项传承历史、展示当今、惠及子孙的大事来抓,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及上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入手,积极展开各项申遗工作。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确保大运河申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我县最先启动的是柳孜运河遗址申遗保护规划和各类方案的编制工作。2011年,委托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所等部门,编制《柳孜运河遗址产点段环境整治方案》、《柳孜运河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规划和总体实施方案3个,先后完成大棚展示、文物修复、环境整治、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安防技防、陈列展览、厕所建设等单项工作方案10个,柳孜运河遗址的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管理保障有了明显改善。

    为加快环境整治工作进程,县委、县政府将整治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截止目前,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柳孜遗址周边470余户的搬迁安置,完成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面积13余万平方米。通过居民拆迁安置、界桩和保护标志设置以及遗产保护展示等工作,柳孜遗址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各级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2101,《淮北市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规定》施行,按照大运河遗产的性质和范畴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求举全县之力打响申遗攻坚战,县文化委、县文物局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位。在柳孜遗址二期考古发掘中,文物工作人员基本没有双休日及节假日,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战高温,耐严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战斗在前沿,吃住在一线,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唐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层、运河北侧宋代石桥墩、金代跨河驿道、残木船和宋代“木岸狭河”等重要遗存,以及陶瓷器、石器、钱币等7000余件可修复文物,将柳孜码头遗址改写为柳孜桥梁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得到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跟踪调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群众参与性很强的工作,申遗过程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过程。2013627日,我县300余名志愿者在百善镇参加“大运河申遗与保护”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倡议书,有效传播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此外,通过举办大运河沿线城市名家书画精品联展、举行文物捐赠仪、向社会发放《大运河濉溪段保护与申遗知识读本》及宣传单式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浓郁氛围,为柳孜运河遗址成功申遗作出最后冲刺。

    2013年,柳孜运河遗址正式入选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首批申遗点段,按照中国遗产院“大运河申遗文本资料清单”要求,先后搜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考古文献20余份,充分展现柳孜运河遗址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良好的保护管理状况,基本满足了大运河申遗文本制作对基础资料要求,921,柳孜运河遗址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的检查验收。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标志着大运河从此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共同保护的遗产,同时更是濉溪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将开启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