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基层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以运河文化滋养乡风文明 百善镇道口村筑牢农民精神家园

  • 发表时间: 2019-03-12 09:37
  • 来源:淮北日报

     蜿蜒幽静的道路两旁鲜花吐芳,错落有致的庭院温馨闲适,游园广场上追逐嬉戏的孩童……初春时节,置身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甜美、和谐的美丽画卷。“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在我们这,文化正改变着大家的人文风貌和乡土风情。”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党总支书记刘超说。

     地处大运河畔、毗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所在地的百善镇道口村,早些年曾是全市的落后村。在当时,全村7个自然庄都是“水泥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旱厕人难进,村庄脏乱差。2013年,道口村被市里列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刘超,决定利用大运河文化滋养乡风文明,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隋唐大运河沿岸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有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的习俗。外出务工人员,过年相聚时多是打牌或者侃大山。何不利用大伙拜年的契机在村里举办联欢会,既能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学生、父老乡亲相互交流搭建个平台,村里还能借此机会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新年新举措。刘超把他的想法一说,很快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响应,乡邻们踊跃报名参加节目。刘超还带头捐款3000元钱用于联欢会各项支出。令他想不到的是,联欢会一发不可收,规模越来越大、节目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2015年美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隋堤公园乡村大舞台建好后,村里又把新年初一的联欢会搬到乡村大舞台,时间改为年前的腊月初八,并且定为民俗文化节。活动期间,有书法家写春联送祝福,有传统古装大戏,有免费的腊八粥,还有舞龙踩街民俗表演等。在演出的同时,村里还穿插了“道口十大好人”表彰活动,激励大家争做好事、不求回报,为打造崇德尚礼、奋进向上的文明乡风增添了底蕴和厚度。

     记者走进坐落在道口村的隋堤公园,发现园内刻有当地历史名人、名言的大理石雕像,并且建了孝文化长廊,凉亭上撰刻了本村孝老爱亲典型人物事迹。原来,道口村为了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根据清代碑文记载的种道口庄的“种氏女”孝老爱亲、扶危济困事迹等修建了“节孝亭”“节孝林”“节孝湖”。他们还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在7个自然庄主干道两侧的楼房墙壁上绘画了二十孝图、移风易俗等乡风文明内容的壁画,努力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激发基层百姓认同新观念、新风尚、新风气的主动性、自觉性,并形成行为规矩。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滋养了道口村的乡风文明。如今的道口百姓民风淳朴、乐善好施、邻里和睦,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多年悉心照顾双目失明小叔子的好嫂子陈龙翠,2015年被评为“安徽好人”。身残志坚、用双手开创脱贫路的李秀平,2018年被评为濉溪县“最美励志贫困户”。除了这些有名的好人好事,志愿服务新风也浸润着道口村,每逢“五一”“十一”节假日,几十位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纷纷来到柳孜文化园义务服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淮北日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陈若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