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濉溪镇澥河路居民赵英:家事再大也没国事大

  • 发表时间: 2019-05-14 11:17
  • 来源:淮北日报

       濉溪县濉溪镇澥河路的一条小巷深处,流传着一段爱国拥军的感人故事。社区居民赵英20多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持儿子安心服役。她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无怨无悔挑起家庭重担……

       当兵报国还是上学就业?21年前,赵英的小儿子吕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赵英的丈夫吕刚也是当兵出身,退伍后在基层派出所上班,他深知当兵不易,担心孩子吃不了这个苦,就偷偷和赵英商量,让儿子去上学吧,考个技校,学门手艺,到哪都有饭吃。家里的好多亲戚也劝她:“你们家就这一个男娃,别人都当宝,你非要把孩子往外送,大半年都不能见回面,不心疼吗。”赵英却不这么认为:“当兵既能报国,也能全面锻炼孩子的综合素质。学可以再上,可是错过了服役的年龄,有可能遗憾一辈子。”年少懂事的吕伟尊重母亲的意愿,最终穿上了橄榄绿,到四川某地服役。

       当个好兵还是做个孬兵?这个话题,是赵英和儿子在服役之初探讨最多的事。作为家中的老小,从未吃过苦的吕伟到部队的第一天就被艰苦的环境所吓倒。再加上离家又远,和父母第一次打电话时竟然哭了半小时,并在话语间透露出想回家的意思。电话那头的赵英虽然也是满脸泪水,但她明白,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疏导,稍有疏忽,吕伟很有可能打退堂鼓。她一方面做好儿子的安抚工作,一方面和部队领导沟通协调,教导员、班长只要一有空就找吕伟谈心交心,逐渐让他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在每一次电话里、每一封家信中,赵英都不忘鼓励,时刻给儿子灌输“当兵就要当个好兵”的道理。就这样,吕伟顺利度过新兵第一个适应期,新兵连结束后还被记嘉奖一次。正是这种执着的母爱,支撑着儿子服役的热情。吕伟之后还考上了军校,期间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继续留队还是照顾家庭?儿子献身国防事业,丈夫守护社区治安,赵英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对她来说,尽管苦点、累点都不算啥,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一张诊断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2003年,吕刚查出患有脑梗死,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到最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自从丈夫得病后,赵英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她要时时刻刻守在吕刚身边,特别是三伏热天,要一天几次为丈夫擦洗身子。卧床不起会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缩,赵英每晚睡觉前都会为丈夫捏腿、捶背。丈夫不能嚼东西,赵英就把食物熬成汤,一勺一勺地喂。每当看到丈夫吃饭难以下咽的表情,赵英的泪水都止不住地流。在照顾吕刚的同时,年过九旬的婆婆突然精神失常,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赵英的肩上。2014年赵英做了个肌瘤剔除手术,考虑到家中精神失常的婆婆和瘫痪在床的丈夫,在医院仅仅待了一个星期就提前出院。她做手术的事情,还是瞒着儿子进行的。后来,吕伟从亲戚口中得知母亲做了手术,第一时间赶回家探望。可母亲铁青着脸说:“端谁的碗,服谁的管,更何况你还是军人,家事再大也没有国家的事大。”听母亲一席话,吕伟泪水如泉、喷涌而出,表示要转业回来,照顾家庭。哪想到赵英突然大怒:“转业,你父亲的病就能好了吗?你奶奶就能清醒了吗?现在的你正是干事创业、为国效力的最佳时机,家里的事,不用你管!”

       母亲的坚守和默默付出,保证了吕伟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现在的他已是安徽总队某支队的副政委。20多年来,赵英用人心垫高了幸福生活的高度,用责任填平了家庭生活中的坎坷。毫无疑问,她用执着和责任浇灌出的双拥之花分外馨香。( 淮北日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