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南坪镇贫困户朱兴付:脱贫致富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 发表时间: 2018-09-17 10:42
  • 来源:淮北日报

       三年前,他靠种地为生,是村里知名的贫困户。如今他成为镇里响当当的养牛致富户。今年5月,他家被濉溪县南坪镇政府授予“最美贫困户”。
       他就是现年55岁的朱兴付,家住濉溪县南坪镇浍北村东朱庄,家中四口人,两个女儿。2015年,他的妻子李红患脑血栓,花光了家中积蓄,2015年12月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11月顺利脱贫。
       从一个贫困户到养牛致富户,“脱贫”对于55岁的朱兴付来说意义重大。由曾经的艰难度日到现在的幸福甜蜜,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
       2015年,妻子生病,家中遭遇不幸,在南方某建筑工地打零工的朱兴付不得不回到家中照顾妻子,除去医药和生活开支,家庭年收入所剩无几。何日能还清债务,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甘贫困的朱兴付常常在想自己应该怎样找到出路。“在我面临绝望的日子里,是精准扶贫给我带来了希望,重启了我生活的信心。”
       2015年,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在他家得到落实,朱兴付的家中有了帮扶责任人。当时他的帮扶责任人是浍北村党总支书记朱国成,朱书记上门鼓励他,“国家对精准扶贫对象有很多政策,你对养殖熟悉,我们村里有这么多秸秆,我觉得你可以养几头牛,肯定能挣钱。”朱国成的一席话,就像给朱兴付打了一剂强心针。可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没钱、没技术、没场地、没种牛,一系列的难题让他整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朱兴付就找到朱国成。
       朱国成爽快地说:“只要你愿意干,早就为你规划了脱贫路,国家有政策,镇村能支持,有困难大家帮,只要勤劳干,不愁金饭碗。”朱国成的一席话,给朱兴付破解了压在心底的难题,让他心里亮堂堂的。
       朱兴付回到家,兴冲冲地告诉妻子自己的脱贫思路,谁料妻子倒了一盆凉水:“咱家穷得叮当响,人家镇村干部能不能支持,优惠的政策能不能落到咱家呢?”
       朱兴付说:“只能苦干,不能苦熬,党的政策不会说变就变,党的干部不会袖手旁观。”苦口婆心,妻子的脱贫希望也被点燃了。
       就在这一天,朱兴付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贷款养牛。他找到朱国成做担保,在银行贷了5万元无息小额贷款,建了15间牛舍,到内蒙古以每头8000元购买了14头育肥牛。2015年底,在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的家庭养牛场建成了。
       缺乏养牛经验的朱兴付尽管精心照顾,也满怀信心想在短时间内把债务还清,可是事与愿违,买来的牛不但不长个,几个月后还都瘦的皮包骨。受到打击后,朱兴付不想干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养牛。旧债未还,新债又添。那时的朱兴付对未来没了信心。
       朱国成看到朱兴付的这种情况,有天晚上专门到他家,送来养育肥牛的图书、光盘。不久又让他去参加镇里举办的养牛培训班。朱兴付认真听、仔细记,不懂的问题现场请教。培训班的老师教他如何喂牛、选牛,如何为牛看病打针等,解决了很多养牛方面的难题。朱国成又与镇农林服务中心联系,请来县畜牧局技术专家到户指导养牛技术。镇农林服务中心一名畜牧技术员与他签订技术帮扶协议书,经常上门指导养牛技术。
       “不好好干,真的对不起朱书记。”朱兴付重拾了信心,他买了一些养牛方面的书籍,经常研究。虽然小时候养过牛,但朱兴付却对养牛技术一无所知。他从头学起,没事就与畜牧技术人员微信聊天,谈技术,解难题。镇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他场场必到,认真做笔记。遇到什么问题,他还上网搜索,在实践中印证、改进养殖方法。两年来,他在摸索中掌握了牛饲料的最佳配比、牛的常见病预防方法,甚至防疫、给母牛接生也能轻松应对,成了真正的养牛能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有回报。2017年他卖了10头牛、新进12头牛犊,还掉贷款等项零星支出后,还有4万元利润。2017年11月,他顺利脱贫,领到了脱贫光荣证。那一天,妻子李红专门到镇里买了几个菜,让朱兴付美美喝了几盅酒。朱兴付说:“在如今好政策的帮助下,没想到咱家真脱了贫,还找到一条致富路,看来,脱贫致富还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为了养牛,他不但把周边荒地都种了起来,还租别人的地种。打下的粮食除了自己家吃还能卖些钱,最重要的是玉米、麦麸子等牛饲料有了着落,一年光饲料钱能省下5000多元。
       “兴付扎实肯干,特别能吃苦,照他那干劲儿,肯定能发家致富。”朱国成说。(淮北日报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