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民间调解“姐妹花”黄颖、王凤侠:带着感情去调解 千桩纠纷化无

  • 发表时间: 2018-09-13 09:33
  • 来源:淮北日报

    9月9日晚,黄颖(右)与王凤侠(左)一起交流调解心得。
     

       下茶馆喝杯棒棒茶,是濉溪县临涣镇居民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独特习俗。与之相对应的是,乡邻、家庭发生矛盾后,重礼仪、讲情面的当地百姓经常选择到茶馆里,请父老乡邻和茶客们居中调解、评理,久而久之流传下“不去衙门去茶馆”的习俗。
       在临涣镇,因为经常乐于助人有威信,擅长处理邻里、家庭纠纷,黄颖被誉为南阁街“街长”。两年前,与老同学王凤侠携手作战后,她们更是哪里有纠纷出现在哪里,且往往大胜而归。
       民间调解“姐妹花”的绰号,不经意间声名远播。

       一桩调解持续十五年
       黄颖家住临涣镇南阁街,今年51岁,初中文化,“主业”家庭主妇,“副业”调解纠纷。用她自己的话,就是 “成为一名民间调解员,纯属偶然”。从1993年与爱人武汉文喜结连理后,她就经常在业余时间管点“闲事”。
       真正让她感觉从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是10年后的2003年秋天。一王姓邻居,妯娌之间因宅基地纠纷,接连骂了三天三夜,直到哑了喉咙、口齿不清,依然没有善罢甘休。刚开始,诸多周边居民接连居中调解,可均因矛盾双方不愿让步,未能取得战果。
       那天,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做,时年36岁的黄颖出场了。她和爱人武汉文分别找到妯娌双方做思想工作,了解双方情绪变动后,先后八九次交换“情报”。直到半夜,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因宅基地无法精确分成每人一半,老大家多占点、出点钱,老小家少占点、不出钱;分好后双方不准再提此事,不能口吐脏话、指桑骂槐。
       从此,这妯娌之间虽然互相不理睬,可确实也是说到做到,没有再向对方骂过半句。
       可黄颖并未就此息事宁人,而是继续坚持从中调解。直到前阵子,王家兄弟中的老大因病过世,在黄颖的劝说下,老大家的孩子找到叔叔婶婶,“扑通”往前一跪,请其帮忙料理丧事,并立刻得到对方的点头应允。
       最终,经过黄颖持续十五年的调解,两家人重归于好,矛盾真正化于无形。

       要想劝人先正自己
       王凤侠比黄颖小一岁,两人是初中同学。她对黄颖最有印象的事,就是另一位女同学家境不太好,且因为从小患病腿脚不灵便。心地善良的黄颖虽然自己家条件也不是很好,可经常给其拿衣服、交粮票,搀扶着上下学,尽己所能提供帮助,让同学们是心服口服。
       “要想劝服别人,首先自己的影子是正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去做到。”黄颖认为,这是她能屡屡调解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底线”。在家庭中,她孝敬父母,相夫教子;对待别人,她尊老爱幼,乐善好施,赢得了过人的声望和口碑。
       “咱们过日子,过的是孩子们的日子。双方都退一步,消消气。”2014年8月,在临涣集,徐老太太和儿媳妇之间因琐事引发矛盾,两人到处摔东西,指着鼻子骂。黄颖赶紧上门调解,清楚了矛盾的爆发点:先前儿媳妇将一枚手镯交由徐老太太保管,徐老太太又转交给了儿子,一来二去的手镯不知所终。随即,黄颖自己掏出2000元现金递过去,劝徐老太太再买一枚还给儿媳。
       “黄颖你的话在理,说咋弄就咋弄吧。”之后,徐老太太和儿媳互相道了歉,握手言和。
       当然,能让对方如此心服口服,更因为黄颖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的多次施援:2011年,徐老太太因为子宫肌瘤大出血,是黄颖将她送到县医院,之后又全程陪护到蚌埠,帮忙办好住院手续。还有一次,徐老太太的儿子在南京打工时右脚粉碎性骨折,还是黄颖陪着徐老太太一天一夜来回,将其儿子接回来住上院才顾得休息。

       团队作战效果剧增
       据不完全统计,25年里黄颖已成功调解邻里、妯娌、婆媳、姐妹等纠纷1000余起。因为素来有威信,说话让人信服,被当地居民誉为临涣镇南阁街的 “街长”。
       “经常为了调解别人的矛盾,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家里人没有怨言么?”8月31日,第一次前来采访的记者向黄颖问道。
       “全家人都很支持我,再说了,这也是既利己又利人的好事啊。”黄颖答道,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她刚出去调解没多久,爱人就端着茶杯慢悠悠地随后来到,在做她坚强后盾的同时,发挥老师的口才优势在旁协助。有时,孩子在外遇到矛盾纠纷,也会匆匆忙忙赶回家,拉着她到现场参与调解。
       在黄颖的动员下,两年前,王凤侠开始与其并肩作战,发挥起团队作战的优势,效果剧增:两人一刚一柔,一个直截了当、一个旁敲侧击,很多矛盾和纠纷很快迎刃而解、化于无形。
       去年的7月,她们都很熟悉的一对夫妻因为琐事闹起了离婚,一个向男方动之以情,一个对女方晓之以理。来回跑了十二三趟后,这对夫妻重归于好。
       “让当事人懂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盲目,不固执,不冲动,不焦虑,这才是调解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王凤侠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调解能力,掌握更多调解技巧,近年来,被誉为临涣街调解“姐妹花”的她们,还刻苦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升调解能力。
       她们的表现,临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茶馆调委会主任、被当地人称为“调解王”的王士宏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将她们吸纳进由临涣镇“十大调解能手”组成的“金牌调解团队”,成功调解了一个个疑难纠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谢谢”和感动。
       如今,在王士宏的带领下,这个“金牌调解团队”还进一步充分创新“一杯茶”调解法,各尽所能、协同作战,为当地居民解疑惑、答咨询、明是非、解曲直,让一桩桩矛盾和纠纷控制、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日益彰显。(淮北日报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范胜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