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濉溪好人 > 正文

临涣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周宗银:为了村民的信任

  • 发表时间: 2018-08-29 10:18
  • 来源:淮北日报

       8月16日上午,在临涣镇临涣村卫生室,记者见到了在周边远近闻名的老赤脚医生周宗银。周医生面目慈祥、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说话不紧不慢、态度诚恳,有他在这里坐镇,卫生室就有了主心骨,群众就有了健康保障。
       时光回溯到1975年,那年周宗银高中毕业,由于能识文断字,先是在村里当了半年会计。1976年,村里建立合作医疗,村干部征求他的意见。周宗银说,他当时的想法非常朴素,父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母亲患有高血压,就是怀着为父母治病的初衷毫不犹豫就踏入了医疗领域,没想到一干就是一辈子。
       当年的中国农村还普遍贫穷,合作医疗能够提供给“赤脚医生”使用的药品很匮乏,他们手中有的只是一般的止疼、消炎针剂、红汞、碘酒和阿司匹林等。凭着极其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周宗银担负起了全村和周边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并在人们心中积攒下永远的温暖。
       周宗银说,在乡村当赤脚医生很辛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赤脚医生没有固定的工资,有的只是每月拿大队一些补贴。这微薄的补贴,根本上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尽管很苦,但他还是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叫到,他们就会赴诊,就会认真地为病人看病打针服药。自己治得了的,就一心一意尽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为村民治病收费不高,只收回成本钱,有时候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还得倒贴成本费。
       周宗银还清晰地记得,1984年的一个雪夜,他一夜整整起了七次,基本就没有睡觉。当时通讯手段落后,谁家有人生病了都是上门来请,他也必须随叫随到,登门服务。
       周宗银回忆道,1976年疟疾大爆发那段时间,他身上时刻别着针管子,随时随地都可能要为病人打针。他要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走访,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吃不走”,坚持“一人得病、全家服药”。
       凭借着多年练就的过硬本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周宗银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大伙不仅全家人在他这里看病,有的在外地走亲戚期间生病了也要跑回家找周医生。不仅本村的村民信任他,连河南的也专程来到临涣找他医治病痛。行医40多年来,周宗银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按照上级规定,作为村卫生室室长,周宗银每月可以另外领600元的职务补贴,他却从来没有领过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待遇上不搞特殊化,才能搞好团结”。目前,村卫生室总共有5名医生、1名护士,每天来就诊的人数都在100人以上,在春节和麦收前后每天得有200多人。
       周宗银说:“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卫生室又返聘了我。村民信任我,我也喜欢这个岗位。临涣村是个大村,现在,7900多名村民中已经6000多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大伙的信任,我还要继续干下去。”(淮北日报记者 杨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