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文明新风 > 正文

濉溪县:抓好“关键少数” 培育文明乡风

  • 发表时间: 2020-12-31 09:36
  • 来源:濉溪县文明网


    濉溪县濉溪镇蒙村用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宣传移风易俗。

    濉溪县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所盼,以党建为引领,抓好党员干部、“大总”等关键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引导,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减少“面子上的彩礼”“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

     

    “一组一会” 有序引导

    “村里的村规民约规定,办桌宴请不能超过15桌,每桌不能超出300元。和以前相比标准下来了,花钱少了,负担减轻了,大家都很欢迎。”日前,记者来到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采访时,该村村民王明玉说。

    2017年初,王堰村立足实际,顺应民意,探索乡村治理工作新模式,确立了“一组一会”治理新路径。“一组”是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一会”是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把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工人、老干部等乡贤能人动员起来,民主推选组建5至7人的村民理事会,原则上由党支部或党小组负责人兼任理事长。

    “‘一组一会’建立后,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婚事新办模式》《丧事简办模式》《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对宴席桌数、人情礼金数、彩礼数等进行了明确。”王堰村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一组一会”成员带头破除陈规陋习,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落实事前报批制度,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不仅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文明乡风,还起到了表率作用。

    皖北农村红白喜事都会请“喇叭班”,王堰村党组织则把开展移风易俗与“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免费为按照村规民约简办婚事的村民提供婚庆服务。“从来不收一分钱,都是免费服务。”王堰村村民理事会成员梁翠华说。

    在濉溪县韩村镇大殷村,“一组一会”通过广播、手机微信、短信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主动到相关村民家思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地村民徐某某去世,简化了传统程序,村民理事会组织其亲朋好友召开简单的追思会,得到了事主支持,也为其他群众树立了典范。

    “一组一会”在濉溪已经实现全覆盖。濉溪县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一组一会”,该县各村从群众最关注的红白事习俗着手,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完善规章制度、培育典型示范等措施,移风易俗成为濉溪大地上的新风景。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临近岁末,濉溪县百善镇黄新庄村民老吴因为孙女出嫁,向村红白理事会递交了在村“十五号礼堂”办喜宴的申请。在这个村,村民婚丧嫁娶不再大操大办,已成为一种共识。

    早些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黄新庄村也如同别的村一样,出现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多的30至50桌,少的也有20多桌,宴席1桌几十个菜,客人吃得少剩得多,礼金也是一路攀升。大操大办陋习导致铺张浪费,加重了村民负担,影响了乡风民风。

    在黄新庄村,提起移风易俗,就不得不提村里的“十五号礼堂”。走进礼堂,墙上的“四菜一汤”、移风易俗三字经等文图夺人眼球,营造出浓厚的节俭办宴席的氛围。

    “十五号礼堂”是村里的文化礼堂,村民在这里操办宴席不会超过十五桌。“十五”取自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寓意家人团聚,幸福和睦。“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村民们的负担轻了,靠勤劳致富,幸福一定会尾随而至。”黄新庄村党总支负责人说。

    “如今,黄新庄村婚丧嫁娶不再相互攀比。”村红白理事会会员、“十五号礼堂”管理员张启东介绍。

    双堆集镇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当地积极挖掘本地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内涵,滋润百姓“心田”,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事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弘扬社会新风。“以前娶媳妇光彩礼就得10多万元,现在大家都很自觉,红白事不超过15桌,餐标每桌不超过400元,生日、升学、乔迁等宴席都不办了!”村民方兴华说。

    濉溪镇蒙村打造以文艺演出、亲子书画、健康讲座等为内容的“快乐星期天”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时该项目入选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村里有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大家以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编辑了一批家喻户晓的作品,促进全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该村党总支书记张文举介绍。

    濉溪县文明办负责人说,该县因地制宜,结合红色文化、茶馆文化、运河文化、好人文化等,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村民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立善行义举榜、移风易俗长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中,让移风易俗在群众悄然生根,树立文明乡风。

     

    “大总”打擂 新风劲吹

    “作为‘大总’,我希望能主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成为文明实践的志愿者和移风易俗的宣传员。”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当地有名的“大总”陈文章说。

    在皖北乡村,“大总”在办理婚丧嫁娶、喜庆等事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责是出面张罗各项事宜,从事组织协调工作,俗称“操办事的”。其一般由一名在当地影响力强、威信高、口才好、社会阅历丰富、谋事周密细致,对本地风俗习惯比较熟悉的中年以上男性担任。一个自然村有1-2名相对固定人员。近年来,濉溪县213个行政村都把这种关键人物吸纳进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中,在推动移风易俗行动中发挥着教育引导、监督落实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导群众红白事简办,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20年,濉溪县开展了一场长达半年的移风易俗经验交流暨“我是大总”评选活动,375位“大总”正式报名参赛。活动走进当地韩村镇、刘桥镇、铁佛镇等十个乡镇,邀请专业的文化和民俗专家等担任评委,有效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临涣镇赵庙村村民赵敬芝,明确“要让孩子轻轻松松过日子”,女儿出嫁不要一分钱彩礼;刘桥镇周口、孟口等村,婚车由村民自家轿车轮流免费提供,不用豪华车队迎亲……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先进典型、新风做法得到了广泛传播。“评选互动是一次移风易俗经验的交流会、一堂工作业务知识的培训课,更是一次乡风文明行为的有效传播。”濉溪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濉溪县文明办获悉,除开展“我是大总”评选活动外,该县还持续推进“十提倡十严禁”,开展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专项治理。(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