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志愿服务 > 正文

濉溪县以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 发表时间: 2019-06-18 10:41
  • 来源:未知
       濉溪县移风易俗行动谋划早、部署早,以“四倡四反”为主要内容,抵制不良习俗,培育文明新风,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3000个家庭取消大操大办计划。

       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引导

       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濉溪县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育新风、化恶俗,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宣传绿色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引导群众认同新观念、齐树新风气。
       加强“三大宣传”。加强社会宣传、媒体宣传和网络宣传。在显著位置公布村规民约,以及办理各类婚丧喜庆事宜的制度、章程、规定、流程、标准等。设置“善行义举榜”,展示优秀家风家训。在全县发出倡议书8000余份,分发宣传折页近1万份,增设移风易俗公益宣传画面3000多平米;在报纸、电台、网站、两微客户端刊播原创移风易俗稿件370余篇;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对全县发布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浏览量达到15万人次。
       开展“三大活动”。一是文明实践活动。依托中心、所、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台,以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明新风。二是群众互动活动。将移风易俗政策、知识,以网上或现场有奖答题,书写对联,赠送宣传挂历等互动形式,强化文明意识。三是街集“赶场”活动。利用临近地区群众节庆、庙会、集市常常是阴历的2、5、8与3、6、9日期错开的规则,移风易俗宣传队伍接连到不同地方“赶场”,把握群众聚集活动的时间节点,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祭出”“三大法宝”。县文明办经过广泛仔细调研,了解到村广播大喇叭、动漫墙体画、地方文艺节目这三大宣传形式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于是,县广电台专门制作了宣传录音,将电子版传到各镇,各村开通大喇叭,集中在村民早中晚饭时间进行宣传教育。由县文明办牵头,组织县戏剧家协会编排了泗州戏《要彩礼》、《抓阄》,大鼓《报母恩》,小品《拆墙》等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在全县巡演80余场;刘桥、濉溪等镇还开展了“一村一场戏”活动,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

       以培育示范典型的方法逐步推开
       移风易俗是时代的新要求、群众的新诉求,濉溪县树典型、评先进、传事迹、带全域,共同促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
       弘扬先进典型。一是评选先进个人。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了村一级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居“五好”评选表彰活动。二是扩大“新乡贤”评选范围。发挥“三农”工作队伍、乡村好人、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示范引领作用。如五沟镇曹坊村老党员李维亮,自己有4子3女,临终前立下遗嘱,自己的身后事“不操办”,在当地就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三是树立优秀组织。全县开展了“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示范村、优秀“四会”和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活动。
       打造示范村镇。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从2017年开始,濉溪县利用省文明办给予的30万元工作经费和县纪委的20万元扶持经费,在全县培育了蒙村、王堰村等18个移风易俗行动示范村,覆盖县内全部11个镇。并将试点经验及时总结提高,进行现场交流推广。2018年,又利用22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村级民俗展览馆、群众文化广场等,添置部分婚丧嫁娶公用设备,打造沿线4镇“四点一线”乡风文明示范片区。由点到片再带面,不搞“一刀切”,逐步吹起全域文明新风。
       推广新风做法。将调研中发现的一些优秀做法,在全县进行弘扬推广。如将“大总”(“老执”“执宾”)吸纳进群众自治组织中;建设片区公墓堂,避免二次装棺;再比如,临涣镇临南村梁庙庄,丧事以放炮为号,召集大家帮忙,村民忙完各自回家,不增加事主负担,被周边村庄所羡慕;刘桥镇周口、孟口等村,婚车由村民自家轿车轮流免费提供,不用豪华迎亲车队,被乡邻传为佳话。

       发挥县直职能部门的作用联袂推进
       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中,各镇(园区)负责部署各村具体落实;县纪检、组织、宣传、民政、公安、文化、司法、教育等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联合推进,形成纵向到边,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健全组织机构。县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每年牵头召开各类推进会、协调会、调度会10余次,在齐抓共管,宣传发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等方面出台具体举措,合力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濉溪县共有213个行政村,目前,每个村都完善确定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工作内容,构成人员中,“五老”人员、新乡贤占比较大。这些群众自治组织积极推广一些新风举措,如南坪镇任集村规定村邻随礼不超过100元,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出台措施标准。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意见》《濉溪县农村红白喜事指导标准》《移风易俗“十提倡十严禁”》及移风易俗文明新规。倡导全县婚事随礼金额不超过200元,桌席共计不超过12桌,每桌饭菜不超过400元的标准,烟酒从俭;建议白事不就餐,确需就餐的,每桌饭菜不超过200元的标准,礼金不超过100元。出台含有硬性规定的红头文件,大大减轻了村镇基层工作压力。各试点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完善出台并公布办理婚丧嫁娶等各类事宜时能普遍适用的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惩戒措施,全面规范婚丧喜庆事宜的标准、流程、范围等。如王堰村村规规定办酒席每桌花费不得超过350元。道德评议会对村民婚丧事宜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规范婚丧嫁娶、婴儿满月、子女升学、乔迁新居、参军入伍、老人做寿等民风民俗类事宜,规范祭祀祭奠类和民俗文化节日类活动内容。设计了倡议书、保证书、报告表、公示栏等。
       打造“一村一品”。县、镇、村联合,为每个村从引导新风尚、抵制旧恶俗两方面着手,设计行之有效的举措。研讨确定弘扬展示的1-3处亮点;每村从破除婚丧喜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抵制天价彩礼,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抵制婚丧用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酗酒滋事扰乱治安等不良现象中的1-2处入手,根据村情实际,选择1-2个具体的破除抵制举措。如百善镇黄新庄村建设“一堂一廊一场”(文化大礼堂、文化长廊、村民活动广场)移风易俗阵地,有效助推乡风文明;刘桥镇王堰村做好“挡、包、树、带、筑”五字文章,由红白理事会全程帮村民办理红白事宜;韩村镇大殷村建设文化广场,组建村广场舞蹈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濉溪镇蒙村从“祖训、家规、十诫”中挖掘传统教育特色素材;五沟镇曹坊村在每年评选出110名“好媳妇”“好婆婆”正面典型的同时,还设有村公开栏,小自然庄2块,大自然庄4块,利用这种平台,对个别负面人事进行曝光,并广播通报,让其“丢面”,在当地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实行“疏堵”结合。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坚持把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作为文明村镇评选、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测评指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活起来、传下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村破陋俗、树新风。加强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全县不良风气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印制和传播非法出版物、低俗文艺演出、组织封建迷信活动、非法宗教、“黄赌毒”等各类伤风败俗、坑害群众的违法活动。加强反邪教、反迷信、反“黄赌毒”等警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如县法院牵头加大对不履行家庭责任义务行为的惩治,对不履行抚养监护子女、不赡养老人义务的案件调解8起,震慑不良风气, 树立新风正气。
       突出党员带头。县、镇、村三级党组织认真履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责任,县纪委出台了《严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签署子女升学情况登记承诺表,做到“升学谢师五严禁”。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对普通群众,以教育引导、典型示范为主,根据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推进移风易俗,不搞一刀切,不提过高要求。把移风易俗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勤俭节约、党风廉政等工作结合起来。印发了《濉溪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试行)》,每月对各镇、园区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评选先进、推广经验,对推进缓慢、工作不到位的,违反党纪政纪的,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约谈问责等不同的处理。

       放大中国好人、志愿者的示范引导效应
       截至今年3月份,濉溪县有4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总数位居全省县级第一。近年来,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濉溪县注意发挥身边好人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名人效应”。让一个个正的“能量源”,爱的“反应堆”,加固思想堤坝,改善乡风民风。
       好人带头。全县发挥中国好人基数多的优势,积极进行正面引领。如中国好人王启军结合自身事迹,到基层开展移风易俗巡讲近20场。巡演宣传过程中,戏剧家协会会长周志民组织带领了全县的移风易俗行动文艺巡演宣传,他本人即是“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
       好人出镜。巡演中所编排的泗州戏《顺达小店》原型人物即是“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姚勇。整个移风易俗行动还招募了近500名志愿者参与,活跃在村民自治组织、宣传巡演等各个环节。其中,文艺志愿者张言杰老师,不计报酬,带领全家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拆墙》,无论从选题剧情,到台词衔接,还是表演笑点,都非常贴合移风易俗行动内容,深受群众喜爱,使群众在嬉笑中得到教育感染,宣传效果突出。
       好人好报。除了给与精神鼓励外,各村镇还多渠道募集资金、物品,对获评的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居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五沟镇曹坊村每年奖励给典型人物的被子,就来自于本村乡贤、淮北好人张会元的个人捐赠。
       经过几年的持续推动,濉溪县的移风易俗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正面典型逐步增多,新风正气逐步得到推广,陈规陋习有了极大地改观,工作成效先后被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