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濉溪文明网! 设为首页 |学雷锋志愿者注册 | 加入收藏

位置: > 基层创建 > 文明单位 > 正文

将纷争止于诉前 ——濉溪县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茶室调解

  • 发表时间: 2021-02-09 09:44
  • 来源:濉溪县文明网

    有千年古镇之称的濉溪县临涣镇,把一碗茶汤塑造成可以感悟沧桑历史和浑厚文化的载体,继而凝聚成临涣镇特定的文化符号。

     

    濉溪县法院法官和茶室调解员在“和谐茶室”调解一起民事纠纷。

    2015年,濉溪县人民法院在此基础上,凝聚法院智慧,率先在临涣古镇创设了“和谐茶室”调解室这一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品牌,更是总结出“朴怡和贤”四字茶室文化,旨在依托当地特色茶馆,借助乡贤力量化解基层矛盾,将纷争止于诉前,服务乡村振兴。自该县法院“和谐茶室”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2000余起纠纷,促使群众形成有纠纷到茶馆请法官和调解员解决的习惯,为临涣茶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一抹色彩

    2020年11月18日,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10836个人民法庭中,有100个人民法庭受到表彰,而管辖临涣镇民事案件的濉溪县法院百善法庭获得“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会上,全国共有11家单位代表作经验交流。濉溪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文作为安徽法院唯一的发言代表,在安徽分会场以“守正创新谋发展·服务振兴勇担当”为主题进行发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濉溪县法院的举措予以点评:“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法庭在服务乡村振兴、化解乡村矛盾当中,包括运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来化解矛盾,很有特点。”荣誉来之不易,“朴怡和贤”四字背后的内涵值得探究。

     

    ◆朴为本◆

    茶的味道,或浓或淡,或苦或甘,说简单却也丰富,所以喝茶的乐趣就在于能喝出人生的味道。和普通茶叶不同的是,临涣茶馆的茶不是用茶叶冲泡,而是采用一种质朴而廉价的红茶梗,俗称“棒棒茶”。喝临涣棒棒茶,抓一把茶梗,注一碗临涣泉水,入壶、出汤,冲泡好的棒棒茶大口饮,举手投足间彰显淮北人的豪迈。这就是茶的朴。

    临涣茶馆临街而建,青砖黛瓦、土瓷茶具、木制桌椅,包含着时间的厚重感。熙熙攘攘的客流将地面踏出凹凸痕迹,粗糙的石墩、生锈的透火钳、随处陈设的老物件,承载不同的情怀,它们聚在这样一间茶馆里,正如满座的茶客,悲欢苦乐,各有故事。这就是茶馆的朴。

    茶客们谈笑风生,白发鹤须的老者吸一口长烟,细细畅谈最近趣闻。临涣人饮茶,与风雅无关,那是一种已经糅进了每个平凡日子里的习惯。这培育出临涣人的俭朴与豁达,平平淡淡,踏踏实实。这是属于茶客的朴。

     

    一起案件的当事人为“和谐茶室”送来了锦旗。

    正因为这三种难得的“朴”,给予了“和谐茶室”调解室成立的土壤。濉溪县法院充分依托当地茶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和力量,设立调解室,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而受聘为“和谐茶室”调解员的乡贤们都是县法院经过认真考察,从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人士中选聘,义务调解,他们用自己的善心回报养育他们的一方净土,守护这份安宁。

     

    ◆怡为心◆

    茶馆赋予了茶客怡然自得的心境。过去临涣民众在农闲之余来茶馆歇歇脚,唠唠嗑,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而现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人心更显浮躁,群众比从前更在乎和追求一份心境。

    茶客聚在这里闲话家常、说说事理,于热闹中求得一份心静。临涣茶馆的茶不仅改变了水的味道,也熨平了茶客浮躁的心。法院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渠道之一,还促进了社会和谐。在茶馆里调解纷争,有助于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并静下心来梳理思路,解决问题。茶在碗中,事在话中,当事人对面而坐,法官和调解员耐心调解,促成了大量矛盾纠纷的化解。

     

    ◆和为事◆

    茶,除了能生津止渴外,它还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唐代的刘振亮曾在《茶拾得》中将茶的一项功能归为以茶理礼人、表敬意。这其中的理礼人、表敬意皆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事止纷的功能。无独有偶,也有人将临涣茶馆的茶文化总结出几项社会功能:民间艺术展览馆、婚姻的联姻作坊、民间“法庭”。为什么叫民间“法庭”?因为茶馆一直以来就是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评议是非的场所,而且经过多年传承,群众公认。茶客们一边喝茶一边倾听,根据公序良俗和人情习惯,自由判断。调解过后,理亏一方不仅需要赔礼道歉,还需要包付茶钱。“走,你可敢跟我到茶馆评理去?”是当地人因婚丧嫁娶、房产地边、经济交往等发生纠纷后常讲的一句话。也正因此,濉溪县法院就地搭建平台,将部分民事纠纷就此化解。

    矛盾的双方当事人在品茶论对错过程中也是在互相退让,彼此成就。濉溪县法院依托茶的和事功能创建“和谐茶室”调解室,彰显了初心和使命。

     

    ◆贤为德◆

    濉溪县法院从当地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等乡贤中选聘“和谐茶室”特邀调解员14名,平时加强对调解员法律知识及调解技巧的培训,建立调解员名册,发放证件,调解员名单、照片和个人专长在“和谐茶室”上墙公示,便于群众“点单式”选取。

    濉溪县法院通过充分利用乡贤介于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弥补沟通不足,一方面带动周围群众知礼守法,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融洽党群关系,服务乡村治理。雅号“德爷”的乡贤王德友,在临涣素有威望, 他的烟袋三敲法被称为“调解神器”;临涣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王士宏、陈文章更是将其专业知识同当地风俗习惯综合运用,常以一杯茶的时间便能令双方信服,被分别冠以“民俗专家”“陈铁嘴”雅号,还有“临涣阿庆嫂”张秀侠、“贤爷”周贤鲁、“街长”黄颖等茶室调解员……

    “和谐茶室”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当地贤达人士,调解员们长期聚集在这里,对人情往来、是非对错自有一套评判标准。濉溪县法院发现乡贤、培养乡贤、利用乡贤,引导群众在“和谐茶室”依法“说事评理”,使矛盾纠纷在萌芽和初始阶段就有倾诉的场所、化解的平台。同时,矛盾纠纷经茶室调解后,一方不能及时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样的强制执行力。随着“和谐茶室”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当地司法所、派出所等多家单位相继进驻,共同协作,服务乡村振兴,形成“头雁效应”,获得“南有礼让六尺巷,北有和谐一碗茶”的美誉,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吴永生、方好